联华证券实盘_配资实盘杠杆_炒股杠杆app_杠杆炒股公司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实盘_配资实盘杠杆_炒股杠杆app_杠杆炒股公司 > 杠杆炒股公司 >
股票实盘配资开户 在没有普通话的三国,诸葛亮怎么舌战各地群儒?
发布日期:2025-01-05 22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88

股票实盘配资开户  在没有普通话的三国,诸葛亮怎么舌战各地群儒?

股票实盘配资开户

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主力资金净流出144.31万元,占总成交额1.51%,游资资金净流出38.23万元,占总成交额0.4%,散户资金净流入182.54万元,占总成交额1.91%。

每每想起《三国演义》中那些言语交锋的名场面,心中总会响起向智慧和说话艺术致敬的激烈掌声:诸葛亮舌战群儒、曹操煮酒论英雄、武乡侯骂死王朗、定三分隆中决策……你来我往,好不畅快。

那么问题来了,山东人诸葛亮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该如何辩论?河北人刘备和安徽人曹操怎么共论天下英雄?甘肃人董卓和内蒙古人吕布竟然吵得起架来?

三国时期的通用语言:洛语

类似于今天的普通话,三国时期也有“工作语言”。

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,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一直孕育着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化。若欲在天南海北的人群之间实现有效沟通,就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消除方言隔阂、利于意义传达的通用语言。在我国历史中,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国家通用语言,它们在不同时期依次被称为“雅言”“通语”“汉音”“正音”“官话”和“国语”,以及我们最熟悉的“普通话”。

夏商周时期,商人向夏人学说话,周人又向商人学说话,所以当时的雅言为夏言。夏朝和商朝迁都频繁,但基本都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今河南境内。由此,雅言的标准音即以洛阳一带的洛阳音为基础,为古河洛语。

秦始皇统一六国起,稳定的中央集权开始为相对统一的语言形成创造客观条件。秦十五载而亡,后来两汉长达四百余年的统治为各方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摇篮,因此,较为统一的汉文化及语言得以逐渐形成。两汉分别定都长安和洛阳,承袭了夏商周时期的雅言(两汉时期也称“通语”),将“洛语”作为国语。

洛语的音系为华夏传统的上古音系。据语言学家郑张尚芳的访谈,以《国风·周南·关雎》为例,若以古音诵读,大概是这样的:“关(groon)关(groon)雎(ca)鸠(gu),在(ze`)河(gaal)之(dye)洲(dyu)。窈(iiu`)窕(lêêu`)淑(hlyeug)女(na`),君(gun)子(zle`)好(huu`)逑(gu)。”直至清代,雅言标准音的基础都是在洛阳一带。

再看三国名场面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所以,只要三国时期的人物会说洛语,那谈天说地、吵架斗嘴便都不成问题。可真正的问题又来了,大家真的都会说洛语吗?

先看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雄辩群儒的诸葛孔明。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”,出生于琅琊阳都(今山东沂南)的诸葛亮,早年跟随其叔父至荆州,叔父死后便隐居于隆中(今湖北襄阳),并自谦地将自己称为南阳一耕农。

耕农何以会说通语?自谦之词,不可信也。论出身,诸葛亮的家庭是琅琊的官吏之家、名门望族。其先祖诸葛丰曾于汉元帝时任司隶校尉,其父诸葛珪曾于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。不仅如此,诸葛亮的母亲章氏也是个知书达理、聪明贤惠的母亲。据传,章氏不但支持家中长子诸葛瑾远赴京师洛阳深造学习,还教时年未及垂髫的诸葛亮识字,进行了启蒙教育。可惜章氏在诸葛亮六岁时逝世,诸葛瑾也由洛阳回乡。随后,父亲诸葛珪续弦娶妻,继母对孩子们也是呵护有加。良好的家风、温馨的家庭氛围,加之诸葛瑾学成归来,诸葛亮不仅受到了很好的启蒙,还得以向兄长请教、切磋交流。所以,诸葛亮后来饱读诗书、满腹经纶也就顺理成章。从家中世代为官、兄长又从洛阳游学归来来看,诸葛亮还是有条件学习并说一口流利洛语的。

凭借洛语,诸葛亮当然可以与群儒辩论大展口才,成功与东吴联手抗曹。只是现在再回想起“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”一回,不论是江苏人张昭:“昭乃江东微末之士,久闻先生高卧隆中,自比管、乐。此语果有之乎?”这咄咄逼人的一问,还是浙江人虞翻:“今曹公兵屯百万,将列千员,龙骧虎视,平吞江夏,公以为何如?”这颇有心机的试探,或是山东人诸葛亮:“盖国家大计,社稷安危,是有主谋。非比夸辩之徒,虚誉欺人;坐议立谈,无人可及;临机应变,百无一能。——诚为天下笑耳!”等数番精绝回应,统统在气势高昂、智慧闪亮之中透着一股浓浓的洛阳话味道,或许还各自夹杂着些许吴侬软语和山东口音。说起来,这场面好像更添了热烈气氛。

再说诸葛亮的主公刘玄德——“初,涿郡刘备,中山靖王之后也。”涿郡位于今河北省涿州市,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。刘家世代在州郡为官,其祖父刘雄被举孝廉而官至东郡范令。所以,刘备也是生于官吏之家,且为贵族后辈,耳濡目染会讲一些洛语。刘备少时,其父刘弘便撒手人寰,留下刘备及其母亲以织席贩履为生。既然是做生意,又逢乱世,所以大概率会遇见来自不同地方的顾客,因而刘备可能在年少时又学到一些大家都会讲的通用语。

后来,刘备外出游学,广交各路豪杰。再后来,刘备便与关羽、张飞桃园结义,也就有了之后三兄弟一起打天下的故事。

所以说,凭借洛语,刘备应该是可以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。当时正值风雨变化、天外龙挂,曹操指着天说道:

“龙能大能小,能升能隐;大则兴云吐雾,小则隐介藏形;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,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。方今春深,龙乘时变化,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。龙之为物,可比世之英雄。”

刘备彼时正忧心曹操把自己当作英雄、视为对手可怎么办,听闻此话,更是心里没底。不过刘备的特长是喜怒不形于色:

“备叨恩庇,得仕于朝。天下英雄,实有未知。”

数番来回,曹操终究还是不买刘备装糊涂的账,激昂说道:“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!”即便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刘备,此时也掉落了手中的筷子,适逢一声惊雷,刘备便以被雷声惊到为由搪塞过去了。曹操见状,只笑道:“丈夫亦畏雷乎?”从此不疑刘备。

现在想来,如果不是二人各自藏有心事,能在一个阴雨天气,品着小酒、吃着青梅,论天下英雄与世间奇事,且配着洛阳话颇有些味道的声调,也是极好的。

刘备与诸葛亮皆为北方人,且出身于官吏之家,所以对洛语的掌握应该说毫不费力。

那南方人呢?江东少主孙权生于吴郡富春县(今浙江杭州),一直在一个地方长大,按说没有什么机会和理由接触洛语,最多也只能通过诵诗习文。不过,孙权的父亲孙坚为骁勇善战的大将,历任三县县丞,先后在黄巾起义中夺下宛城、与袁术联手征讨董卓,最终在与刘表作战时身亡。既然为官、为大将,麾下必定汇集了不少各方将士,虽说孙坚主要是在南方征战,但是军营里通用的还是洛语。如果将领不会说通语,又该如何让手下说着各方方言的将士悉数听令呢?因此,孙权的生活中理应有不少能够接触到洛语的机会。任主公后,孙权麾下又有谋士山东人诸葛瑾、安徽人周瑜和鲁肃,在论家国大事之时,唯有讲洛语才不致有差误。

中国古代通用语变迁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西晋末年,北方少数民族攻陷洛阳,聚居在中原地区的汉人纷纷向南逃去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落脚在了今江苏、浙江等地,而晋室也迁至南京。当说洛语的中原人与金陵一带的本地人相遇,洛阳音便和吴语发生了融合。此时的北方杀伐混乱,形成的胡汉混血政权与南方政权对峙近300年,通语也因之“南染吴越,北杂夷虏”。南方的东晋南朝继续传承着汉人的文化,在“六朝文化”的盛景中以交融后的金陵音为通语。

至隋唐时期,华夏正朔北归,形成长安音与金陵音两派正统音系。在隋代《切韵》的基础上,唐代制定了《唐韵》,规定以长安话为标准音,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。后来,唐代也在战火纷飞中消亡,宋代一统天下,北宋定都开封,并以开封音为正音,称“宋音”或“中州音”。金灭北宋后,南宋先后定都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)与临安府(今浙江杭州),大量中原人再次迁至南方。在不断地南北融合下,渐渐形成了“下江官话”。

随后,元灭南宋,说蒙古语。朱元璋建立明朝后,因初期各地人口极为不均,所以进行了大范围、大规模的人口迁移,包括将山西人口大量迁至河南、河北等地,调湖广人口填四川等。后来,朱元璋诏修《洪武正韵》,以南京一带方言为基准,将之作为官话。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,仍以南京话为正朔,不过南京话与北京话逐渐走向了融合,之后可称为北京官话。

清入关后推翻了明朝的统治。清朝统治者向汉人学习汉文化、学说汉语,因此逐渐在北京内城形成一种夹杂着阿尔泰语系特征的独特口音。后来,这种口音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,成为清朝官话。

平上去入,声韵有致,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通用语言。

如果有一天,你不小心在梦中穿越回了三国时期,并成了一名豪杰,若遇某主来邀你入伙,且你心怀抱负,请记得回答一句:“中!”

股票实盘配资开户